內容提要:移居香港 先來看一組數據: ◆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高達1071萬人,根據去年全國平均本科錄取率約44%計算,今年或將有接近600萬人無緣本科。 ◆ 根據香港商報數據,今年香港通過文
先來看一組數據:
◆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高達1071萬人,根據去年全國平均本科錄取率約44%計算,今年或將有接近600萬人無緣本科。
◆ 根據香港商報數據,今年香港通過文憑試收生計劃報讀內地大學的有3993名學生、通過參加港澳臺僑生聯招考試報讀內地高校的有2650名學生,參加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暨南大學等6所個別院校招生計劃而獲錄取的有4135人。
總而言之,香港中學畢業生通過各類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有10778人,尤其是通過文憑試報考,比率創九年新高,總申請人數比2019年增長了13.7%。
相比高考這條“獨木橋”,港澳臺學生走的可謂是一條“康莊大道”!
此前,繼港澳臺華僑生需要滿足一定居住時間要求才可報名后,教育部又對國際生“出手”,同樣明確規定了在我國大陸地區以外的居住時間。許多人都說,這些身份以后都“不香”了。
然而,對于香港學生來說,這倆身份不僅“真香”,還能發揮出1+1>2的功能!
“國際生”與“華僑生”身份有何不同?
國際生:持有外國護照4年以上,并在報考前4年內在外國居住滿2年以上。
港澳臺華僑生:港澳地區考生,具有香港或澳門居民身份證和《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》,即可報名。
各自有什么優勢?
國際生-自主招生:目前,像清華、北大、中國人民大學、中國傳媒大學等知名高等學府,對于國際生都采取自主招生制度,并取消了筆試,采用面試審核制招生,而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證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港澳居民居住證的香港學生,也可通過這些學校的相關自主招生計劃報考!
港澳臺華僑生:對于港澳臺華僑生來說,則需要參加華僑生聯考。該考試與普通高考相比,考試難度更簡單、錄取分數更低、招生比例更高。根據去年公布分數線的情況來看,400分就能讀985、211院校!
除此以外,還可以通過參加香港“高考”,即香港中學文憑試(HKDSE,簡稱DSE)報考內地高校。今年已經有122所內地高校接受香港學生以DSE成績申請報讀,包括清華、北大、中國人民大學、中國傳媒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復旦大學、暨南大學等等。
而DSE考試同樣比內地普通高考要簡單得多!
如何為孩子鋪路,移居香港?
香港優才計劃--申請要求:
-
申請人年齡需18歲或以上
-
具備良好的學歷及財政能力,滿足兩套計分制度其中一套的分數要求
-
具備良好中文或英文的書寫及口語能力(中文口語指普通話或粵語)
方式一:成就計分制
-
申請人曾獲得杰出成就獎(例如奧運獎牌、諾貝爾獎、國家級或國際獎項),或
-
申請人可以證明其工作得到同業肯定,或對其界別的發展有重大貢獻(例如獲業內頒發終身成就獎)
-
得分為滿分或者零分兩種
方式二:綜合計分制
-
最高分是225分,合格分是80分
-
評分項目包括:年齡、學歷或專業資格、語言能力、工作經驗、人才清單、家庭背景(具體評分請參見評分表)
香港專才計劃--申請要求:
-
申請人年齡需18歲或以上
-
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、技術資格、經證明的專業能力及/或備有文件證明的有關經驗和成就,亦可予接受
-
申請前已確實獲得聘用,而從事的工作須與其學歷或工作經驗有關,并且不能輕易覓得本地人擔任
-
薪酬福利(包括入息、住屋、醫療和其他附帶福利)須與當時本港專才市場薪酬福利大致相同
-
無犯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