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位媽媽發了一條朋友圈,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:
這樣的情況是該叫醒他寫作業還是讓他繼續睡?
這位媽媽的兒子在讀三年級,白天在學校學習了一天,回到家還要做3小時的書面作業。
她說,像他們還算早的,一回到家就做作業,不拖拖拉拉,吃飯和洗漱在半小時內搞定,一刻不停地忙著寫作業,才能在晚上9點半順利上床,第二天早上6點50分起床。有的同學,作業要做到晚上11點多,睡覺時間就往后拖。
這位媽媽表示,“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孩子的不容易,孩子也在負重前行,我們累的時候可以倒頭就睡,心情不好還可以指責,他們呢?”
“一個8周歲的孩子說夢話都在背課文,二年級下半學期,從他口中蹦出一句話:媽媽,其實我蠻孤獨的。
他是一個很樂觀的孩子,無非就是放在心里不說,所以會覺得自己孤獨。”
“孩子確實挺可憐的,像我們以前讀書,還能請假吧,現在發著高燒都不敢請假,貼著退燒貼在上課,學業繁忙,課不能落下……
“我身邊有很多家長很焦慮,40多個家長,有三分之一做了全職太太,其中還有好幾個家長在醫院看焦慮癥。”
在孩子教育的方面,國內很多媽媽都會陷于這樣的處境:一邊心疼,一邊必須拿出十八般武藝和孩子斗智斗勇保證做完功課。
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,家長們鞍前馬后、一絲不茍地為孩子將來不落于人后而做鋪墊。
兩代人都很累。
在國內教育壓力較大的現狀下,很多家庭因為孩子的教育而選擇移民。
《2017中國投資移民白皮書》顯示,子女教育問題是高凈值人群移民的最主要原因。
那么,在國外接受教育的孩子真的沒有壓力嗎?
一個移民到馬耳他的中國媽媽,她的小孩在馬耳他當地的一所比較著名的私立國際學校就讀。
她說,孩子其實也很忙,八點多到學校,下午三點多放學。學習時間比國內短,但學習強度并不低。孩子們需要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,甚至把作業都在課堂上完成,盡量不帶回家做。
說是上課輕松,也并不那么輕松。
放學后,孩子們也要背起書包參加各種培訓班。不同的是,這些培訓班主要是體育、音樂、美術等,能夠培養綜合素養的課程。學校還經常有興趣類的比賽,甚至組織海外的藝術展演……這些素質訓練,讓孩子從小接受藝術的熏陶,鍛煉更健康的體魄,形成更獨立健康的人格。
這些興趣課程很容易嗎?其實也不那么容易。
在孩子的成長中,壓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。優秀的教育模式,能巧妙地施加及疏導壓力,使每個孩子都有更好的能力以及感受到幸福。而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,很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。
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“填鴨式”的教學。那些在不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中成長的孩子,無疑是被剝奪了更多成長選擇的權利。
在國內的教育體系還跟不上孩子的成長需求的情況下,便有很多家長們因為孩子的教育而把孩子送到國外。這已經是事實,也是目前的一個趨勢。
歐洲的英語小國馬耳他就受到了很多家長的關注。
馬耳他是申根國中唯一說英語的國家,以英語授課為主,有良好的英語環境,而這里的學費卻比較低廉,只有英國或其他歐洲國家學費的二分之一。孩子就讀英式私校,每年的學費甚至低至一萬人民幣起。
馬耳他本地人口45—46萬左右,全國學校有340所,教育資源人均比例達到7:1,教育聲譽在整個歐洲都非常好。
公立學校
基本上是從幼兒園到大學,公立學校全部免費。公立大學學生每年都有獎勵,雖然獎勵不是很多,但表明了馬耳他政府很支持大學教育。如果沒移民到馬耳他,只是留學,則不能享受免費的制度。但即便不免費,馬耳他的學費也非常的便宜。學校老師和孩子的比例是1:7,相當于一個老師管7個孩子,有利于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和個性化成長。
私立學校
私立學校擁有充裕的經費去請名校老師,所以教學質量能得到保證,是真正的因材施教。只有私立學校才會開設一些傳統的學科,比如拉丁文、希臘文、音樂。如果學生有其他的愛好,學校也會配備一流的教師和設備。比如高爾夫、帆船、射擊、馬術等等,同時學校也保留了英國的傳統運動,比如哈羅足球、哈羅壁球。
高等教育
馬耳他實行3年本科、1年碩士的學制,而且有獎學金、學費減免的制度。著名的大學有:馬耳他大學、米德塞斯大學。
1.馬耳他大學
馬耳他大學成立于1768年,世界百所名校之一,具有很高的國際聲望,同時有很多跨國的交流項目。其教學水平可與西方名牌大學媲美,文憑得到所有西方國家的認可。大學與美國,英國及歐洲各國的名牌大學有密切的合作關系,該校畢業生被許多世界名校,諸如:哈佛、普林斯頓、愛丁堡、牛津、劍橋等大學錄取為研究生和博士生。
2.米德塞斯
2015年入駐馬耳他,是英國排名第6的公立大學,也是英國最好的綜合大學之一。設有本科、碩士點,畢業后可以獲得英國本校頒發的學歷證書。最近馬耳他也與美國的各大高校進行合作,開設了60多個美式的學科,所以有很多的選擇。
*以上內容綜合整理于網絡
免費定制移民方案
全程貼心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