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教育問題無疑是家長們心中的頭等大事,然而教育背后的“親子關系”以及孩子的“心理成長”卻時常被忽略……
我們會發現,有時候越是竭盡全力地想為孩子營造一個更好的未來,孩子卻不接受,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?這其中的關鍵可能是忽略了孩子的“心理問題”。
孩子的脾氣從何而來?
我的孩子在想些什么?
如何才能營造和諧的親子關系
怎么才能幫助孩子“身”和“心”一同健康成長呢?
上周六(5月15日)景鴻深圳公司舉行了一場以“親子關系·從心開始”為主題的心理公益講座。
本場邀請到的主講嘉賓是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、國家注冊執業醫師、心理治療師 李慧心 老師,在李老師的帶領下,我們與現場的家長一起,從一個更“科學”的角度去探索了孩子成長與心理發展。
在講座的開始,景鴻資深顧問kelly介紹了當下與教育相關的“熱門移民項目”為家長們提供更多的教育發展思路,同時新展銀行的邵女士也介紹了應該如何搭配移民項目來進行“個人理財陪配置”,發展子女教育的同時,也能助力家庭財富的規劃。
之后,現場的家長在李老師的帶領下,開始了孩子心理成長的探索。
一開始,李老師通過一個簡單的心理游戲告訴家長“育兒,是科學的”,并不是無跡可尋的,我們在關注孩子教育的同時,也更應該關注孩子內心的成長。
講座的過程中,李老師從“0-18歲心理發展規律與成因”、“不同教育模式對孩子個性發展及行為模式的影響”,以及“陪伴是最好的教育,放下身段與孩子一起學習、一起成長”三個主題出發,帶領現場的家長回顧自己的親子關系,去發現問題,嘗試理解孩子的想法,并探討應該如何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,正確回應孩子的需求。
李老師提到“教育的本質是自我修行。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問題,是我們自己問題的投射。如果認為孩子有問題,請先在我們自己身上尋找問題的根源,正是因為孩子的到來,為我們帶來了再次成長的機會。”
同時,李老師還告訴家長其實“兒童心理資本”的提升,比“智力因素”的提升更重要,家長通過“身教、境教、心教”來培養孩子“自信、希望、樂觀、韌性”的心理資本,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本質。
在講座的最后,為了感謝到場的家長,由我們抽選了三位幸運客戶,送出精美禮品。
一系列干貨的分享和教育理念的碰撞,讓現場反映熱烈,不少家長意猶未盡,在講座家屬后紛紛向嘉賓和景鴻資深顧問團隊進行咨詢提問,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教育問題,以及該如何為自己孩子進行國際教育規劃。
景鴻集團30年來秉承著“永遠朋友,永遠服務”的服務理念,為廣大客戶提供移民、留學、置業、財富管理、高端醫療等優質服務。未來,景鴻將陸續組織更多精彩的活動,竭誠為客戶提供更加專業、優質的服務!
免費定制移民方案
全程貼心服務